1
/EN
登 录 会 员 中 心

资料

位置:首页 > 资料

浅谈约瑟夫水彩画法

A&M画材讲堂

第五期

编者按:

    澳大利亚画家约瑟夫·布兰科茨尔,1974年毕业于墨尔本迪肯大学工业设计专业,从1978年专攻水彩画。在表现繁华的街景等题材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, 驾驭水彩的能力令人难以置信。迄今参加过29次展览,受到各国的赞赏和广泛收藏。

 

  北京国际画材中心特邀专栏作家  张知微

  (本栏目文章仅代表个人观点,供读者参考,如有疏漏敬请谅解。)

 

    约瑟夫恐怕是我学习画法时间最久的当代画家之一,花了很长时间钻研他的教学视频和书。

    单从画风说,大形态相对严谨,而细节较稀松,注重光线,气氛和情绪的传达多过色彩、形体和准确。约瑟夫将更多的注意力放在色彩的影调轻重上,而极爱用灰调子带上各种不同颜色的取向来半素描性质的画水彩。所以说,其实约瑟夫所谓的准确,并不是颜色(colour)准确,还是影调(tone/ value)的准确。这些准确,也并不是建立在照片写实拍(photo realism)的基础上的,而是传统绘画的理解和对光的理解上的。如果仔细观察,其实许多状态画家并没有完全忠实于被画的场景和光线。

 

    上图是我选的一副我比较喜欢的约瑟夫作品,并挑了一副逻辑很清晰的墨尔本街景视频来详解绘画逻辑。就拿临摹来说,掌握一个画家的技法,最好的办法其实并不是临摹的一模一样,或完全抄袭他的绘画过程,而是理解他的技法过程的逻辑,并且多次的实验运用在不同情况的画上。

 

    上面是写生的场景,选择墨尔本的街道,相信对于十几岁就移民澳大利亚的约瑟夫来说是很恰当的。约瑟夫的艺术理论我其实并不完全赞同,比如他把概括场景说成是说故事,但是他的绘画逻辑我出奇的喜欢。

 

    老样子,先说说材料。约瑟夫手工很巧,他的写生画架是根据自己需求DIY的,买不到,喜欢写生的朋友们可以选择油画箱或水彩架。调色盘用的是HOLBEIN 250/350(不确定具体型号,但是一定是这两个中的一个),水彩大部分情况是用HOLBEIN的。约瑟夫是个大笔爱好者,拖把笔狂热者。我在他的视频里找到十几种不同的拖把笔,其中有达芬奇418,428,438,N44,V10的14号和10号,有拉斐尔的803,holbein 710,当然还有他的赞助商E家的白尼龙之类。水壶则是油画用的不锈钢油/水壶,偶尔也用酸奶罐子之类的小东西替代。纸大部分时候用的是粗纹300克的霍多福,少数时间用的是阿诗300克粗纹,阿诗是近年来的事情。同样,用两毫米粗的自动铅笔打稿,看不出牌子,很旧,我猜不是红环就是施得楼吧,反正只是稿子,我自己是用施得楼780和蓝杆之类的替代打稿。

 

    步骤1:当然是铅笔稿,唯一要说的就是,一般约瑟夫的铅笔稿子比较松,但是也会根据场景来调整,比如很需要注重窗户的影调、位置、细节准确程度的画,他也会很在意。画的时候会根据画面需要做一些调整,而真正画到水彩的部分,所有的铅笔线稿也只是参考,除非是巴黎铁塔,悉尼歌剧院这种画歪一点点位置全世界都知道的东西,他不会太在意准确度。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    步骤2:第一层晕染(WASH)。第一层晕染,对水彩来说是至关重要的,但在约瑟夫的画里并不占主导地位,一般包含了不同气氛的天、水、地面。他的用色和画法上也是比较单一的,用松鼠毛拖把笔非常大略的概括。一般是手工调一个灰调子,晴天一点就留点白,灰调里染些钴蓝,水里加点钴松石绿,少量蓝、紫色之类的。虽然我个人觉得这样过分的概括比较单一,但是单从结果论的话,的确大部分情况下,观众的注意力并不是在天空、水面或者水泥地上,也算是无可厚非。

 

    步骤3:一般来说,从轻到重的概括建筑,或者主体的形状和胶带下大概的明暗关系,在约瑟夫的逻辑系统里,更多情况他把整片的建筑概括成单薄的“片”,这也是他经常把不同的光线画成纯逆光或者阴雨天光线的原因。这些片,单层的颜色,通过半湿润的过度,和轻重浓淡的变化体现出远近的关系,有时实际视觉和他逻辑不符的时候,他则会再加一层罩色,削弱细节或者改变影调。比如这张画,左边绿顶红黄色的建筑因为太跳太抢戏而被罩上一层灰色加以削弱。

 

    步骤四:“首饰环节”,约瑟夫把小的人物、路灯等等都叫做首饰部分。有时他的画会多一个前景部分,但更多时候前景是虚构的中/近距离的人物、车子等。用相对浓郁的颜色,老实说多半是虚构出来的,单纯为整个画面的气氛服务。之后,再用最重的颜色画些细节的灯柱之类来强调距离感和透视,增加画面深度,如下图。这张图可以清晰的看到他在远景到近景处做了一个影调变化的处理。如果你是实地拍一张照片,相信我,没有雾霾的时候绝对不会这么夸张。

 

    这里再补充一些约瑟夫作画时的一些小的点:语录、习惯或者说是理念吧,以下是约瑟夫的个人意见。

 

    1、 能写生就不画照片,大部分时候写生的生动比在画室内精细的创作更为画面添彩。

    2、一块颜色,在湿润的时候多做点文章。

    3、留白胶大部分时候是添乱用的。

    4、画面上不小心留白的小点可以利用起来当成海鸥,雪花之类。

    5、有时候过多描绘细节会影响画面主次和气氛,要自己把握。

    6、8号以下的圆头貂毛笔不实用。

    7、调色说不好,反正就是灰色有一个颜色的倾向,所以从来不洗调色盘。

    8、任何绿色的部分都用钴松石绿调。

    9、不绷纸的大部分时候用美文胶,不够强就粘两层。

    10、别拿自己的画和实际景色比,每次都会输,概括到气氛即可。

 

文章作者:张知微

 

   北京国际画材中心微信公众平台特邀专栏作家,新西兰籍华人艺术家,侨居瑞典十余年,游历多国,熟知各国历史文化,其绘画作品被瑞典皇室、泰国皇室、美日多国画廊收藏。精于画材研究,现为资深画材顾问,著有多篇专业性评论文章。对观念摄影和现代艺术有独到理解,曾任大奥克兰第一任市长Len Brown先生竞选专用摄影师,是AIPA(新西兰商业广告摄影协会)唯一华人摄影师。